close

鄭成功1624年出生於日本平戶,這一年荷蘭人進佔台灣,彷彿注定他的出生是來驅逐荷蘭人似的。小時候乳名「福松」,本名「森」的鄭成功,在七歲前一直和日本人的母親「田川氏」住日本。在八歲時被父親“鄭芝龍”接往中國福建居住,父親有意栽培他走科舉功名之路,15歲考取家鄉泉州府的學生員,後進入南京太學,準備在仕途更上一層樓。

開山神社〈今延平郡王祠〉所藏鄭成功像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不久之後的明朝因長期宦官干政,官員貪污讓國勢更走向衰微,在連年天災乾旱不斷下,為生存被迫四處逃命飢民,被明政府認定是人人誅之的匪徒,他們選擇了跟隨“李自成”反明政府的農民軍,1644年攻入西安,成立大順帝國,即出發北伐穿過了山西省,1645年3月17日直抵“北京”兵臨城下。次日,大順軍隊破城而入,明王朝的第十七任崇楨皇帝“朱由檢”來不及出京,在走頭無路下,被迫殺掉皇后與女兒之後,在皇宮裡公園一座人造山「煤山」自縊而身亡。

        李自成的大順政府當時雖佔領了北京,事實上只控制了明朝屬下的華北一部分,大明政府一支最強勁邊防軍,為了防範滿清人南下,駐紮在關外東北的「寧遠」防地,正由司令官“吳三桂”率領下火速馳遠北京,先頭部隊在距北京只150公里地方。他得知了李自成即位而決定不戰投降,父親也派僕人抵達來勸說他歸順入朝,當他問僕人,愛妾“陳圓圓”的下落,僕人說;「已被宰相劉宗敏搶去了。」吳三桂「衝冠一怒為紅顏」的火冒三丈,下令軍隊為死去明皇帝穿上白色喪服來報仇,誓與“李自成”誓不兩立,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來兩面作戰,於是,轉回頭向昨日的敵人清帝國投降,請求清帝國派遣清兵入關來聯合打擊李自成,只為了救回愛妾陳圓圓。

        吳三桂的火急求援文書到達,清政府才知道中國發生劇變。滿清人數十年來征戰渴望不可及的山海關,此時正大開關門歡迎他們蒞臨。此時,李自成親率的軍隊正攻擊著吳三桂,於山海關決戰的不分上下,清帝國的滿州兵團突然出現,奇裝異服而發著奇異號令生力軍攻擊著,大順兵團被莫名襲擊著而大吃一驚,不禁喊叫;「滿清兵參戰了。」大順兵團戰鬥力一瞬間的一洩千里而崩潰,被請來的清帝國兵團就很快又順利進入北京,但不再回去冰雪寒冷的故鄉。 把首都遷來北京的大清國政府,一面追擊消滅李自成殘餘軍隊,一面督促吳三桂兵團和投降的漢人兵團,配合著滿洲兵團一起南下長江流域,消滅明王朝殘餘勢力和反抗的力量。


         1645年鄭芝龍在福州擁立了唐王朱聿鍵成立南明流亡政府時,他見到年21歲鄭成功儀表堂堂,便以國姓「朱」賜與,並取為「成功」,這是人常稱道「國姓爺」及「鄭成功」的由來。此外,他也被人稱為「延平郡王」,則是流亡廣西的另一支最後的殘餘南明政權,永曆帝桂王給他的封號。可是鄭芝龍把朱聿鍵當籌碼,並不打算效忠明王朝,他向南下清兵秘密聯絡投降,把北境要寨「仙霞關」守兵撤除,滿洲兵團大搖大擺開去福建,朱聿鍵在逃跑途中被俘,押回福州處斬。從此鄭成功脫下儒衣換下戎裝,接掌了父親降清所留下的勢力,他與鄭芝龍父子關係就此分道揚鑣。

        1647年他在烈嶼〈小金門〉誓師,以「忠孝伯招大將軍罪臣國姓」之名抗清。在1950年他勢力據守在廈門、泉州、同安一帶,許多閩南的貧農紛紛加入行列,1658年擁有戰艦3000艘,兵力十七萬人。他的實力在1659年達到最高峰,聯合據守浙東的張煌言合攻長江口,一度攻入鎮江、南京一帶,可惜被不斷的增援清兵擊退,又回了廈門。北伐失敗元氣大傷的鄭軍,只剩下金廈二島根據地,清政府為了斷絕鄭軍的糧餉物資來源頒布「禁海令」和「遷界」,封鎖沿海居民撤退50里,「片板不得入海,貨粒不許越疆」築邊牆以防堵鄭氏。


        鄭氏的北伐失敗正困坐愁城的此時,曾經被荷蘭台灣總督指派來廈門與鄭氏商務談判的一位漢人通事“何斌”,因被懷疑貪污遭荷蘭當局起訴,潛逃來廈門,帶來台南一帶地圖獻給鄭成功,並強烈的建議鄭氏舉兵攻取台灣。何斌向鄭成功訴說著;「台灣沃野千里,實霸王之區。若得此地,可以雄其國,使人耕種,以足其食。上至雞籠、淡水,硝磺有焉,且橫絕大海,肆通外國,置船興販,桅柁、鋼鐵不憂乏用。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,十年生眾,十年教養,而國可富,兵可強,進取退守,真足與中國抗衡也。」聽完何斌建議後鄭成功「滿心豁然」,心動不已。

        但是,鄭成功的許多部將們,並不贊成攻打台灣,鄭成功力排眾議,他說;「我欲平克台灣,以為根本之地,安頓將領家眷,然後東討西征,無後顧之憂,並可生聚教訓也。」行前又發表文告說;「本籓失志恢復,切念中興。恐孤島〈指金廈二島〉之難居,故冒波濤,欲闢不服之區〈指台灣〉,暫寄軍旅,養晦待時,非為貪戀海外,茍延安樂。」

荷蘭人向鄭成功受降圖,原載於揆一所著之《被遺忘的台灣》

        1661年4月,親率25000名的部隊攻佔澎湖,5月初渡鹿耳門,入台江,船隊包圍熱蘭遮城〈安平〉與赤崁的普羅明遮城〈赤崁樓〉,用28門大砲猛攻。這一場台江上的攻防戰,打了八個多月,直到1662年2月,終於逼使荷蘭人開城請降,經過雙方議和,荷蘭正式退出台灣舞台。

        關於,鄭成功攻打台灣一事,有不同的政治立場,各有不同看法?中國學者說成是光復或解放台灣,充滿政治教條與神話,其實鄭氏政權趕走了荷蘭人之後而加諸人民稅賦,並不輕於荷蘭時代;對待原住民並不荷蘭時代寬厚。在鄭成功佔領台灣時,曾經考慮繼續南下攻佔呂宋島,後因他突然病逝而沒完成。如果當初鄭成功也南下趕走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,攻佔呂宋島。相信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御用學者一定也會說;「呂宋島,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。」不知你們的看法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志明ㄉ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