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 1662年,鄭成功攻佔台灣之後,就將赤崁樓改為「東都明京」,行政制度設有一府二縣;設承天府於赤崁城,下設天興縣〈台南以北〉、萬年縣〈台南以南〉。

        鄭成功把荷蘭時代的「王田」沒收,改為「官田」,由原有漢人佃農承租。此外,放任他的親族、官員、部眾任意圈地,永為世業,再向鄭氏納稅。他的士兵們分派各地從事屯田開墾,今台南、高雄,有許多帶有「營」「鎮」「協」「衝」等字地名,都是當年鄭氏部隊的名稱沿用而成。

        鄭成功來台灣不到一年就死亡,享年三十九歲。他在正值壯年而突然死亡,讓人留下種種臆測;有人向他密告駐守在廈門的鄭經與乳母亂倫私通生子。他的反清導致,父鄭芝龍及叔、弟 11 人被滿清處死。他懷疑鄭經與鄭泰在廈門聯手想奪他政權權。流亡在緬甸的南明永曆王被吳三桂所弒等等事件。讓一向自尊心很好強的他,面對著「臣抗命,子不孝」終是悲憤難消而病亡。

        鄭成功死後,駐守在廈門的鄭經,與在台灣東都〈台南〉鄭襲〈鄭成功的弟弟〉,展開一場權力鬥爭,演變到兵戎相見。最後,還是鄭經取得勝利繼承王位,他仍然駐守在廈門,由於清朝政府實行「遷界」命令以來,沿海50里之地區都淪為荒地,廈門也失去經濟物資來源。還有,鄭經與堂叔鄭泰發生衝突,引發內鬨,鄭泰遭幽禁而自殺,引發鄭鳴駿〈鄭泰的弟弟〉心生不滿而率部眾去降清。1663年10月,清軍聯合荷蘭部隊圍攻金門、廈門。鄭軍的陣營在一連串挫折,於1664年3月,鄭經決定放棄金廈二島,全面退守到台澎。

        鄭經退守台灣後,雖然依舊使用南明永曆年號,但實質上與鄭成功時代顯然不同,是以獨立王國的姿態出現。從以下他的作為和措施,可已明白看出鄭經,已在台灣起造一個獨立自主的東寧王國。鄭經入台當年,立即將「東都」改為「東寧」,並將原來的大興縣、萬年縣升為「州」。他說他不是不能戰,而是「不欲重苦沿海吾民,故效張仲堅遠絕扶餘,不與中土爭衡。」1666年,鄭經與所倚重佐臣陳永華一次談話中也說到;「清朝亦知,我們株守而無西意。」從談話中可知,鄭經此時只有「株守」台灣想法,不再有西征的意圖。


        1669年鄭經在給滿清官員率泰的書信中說到;「思明之役〈鄭成功改廈門為思明〉,....全師而退,遠絕大海,建國東寧,別立乾坤,自以為休兵息民,可相安於無事。」這其中「東寧建國,別立乾坤」的話,都敢說出口了,鄭經也對西洋人自稱「東寧國主。」到了1674年更正官制後,他的部屬不在是自稱為「卑職」而是都改稱「臣」了。鄭經甚至不在如父親那一般對明朝宗室、遺老那樣的去禮遇,也停止供應他們的生活費,使得前朝南明的寧靖王是淪落要到竹滬〈岡山一帶〉開墾。

《鄭經時代所興建,台南孔廟》

        從1664年鄭經來台,到1674年的10年間,可說是他經營台灣的最主要時期。但在這段期間,鄭經都把政務交給陳永華,陳永華在鄭成功時代就受其賞識,經常參與內外軍政事務,他隨著鄭成功來台後,也深受鄭經的相當倚重才能。在陳永華的用心經營下,當時台灣朝二個方向發展,一為中國化;一為國際化。他引入中國內地的坊里制,建立行政系統。1666年完成孔廟興建,並於其旁設立學校,稱為;明倫堂。他更進一步引進中國的科舉制度,這套儒家化措施,正是最典型的中國化政策。

        至於,國際化是繼續發揮台灣海島貿易性格,努力去加強對國際貿易。在這時期,東寧王國與日本、菲律賓、暹邏、東南亞各地,甚至英國,展開廣泛多邊的國際互動貿易。其中,英國船於1670年首度來台灣,1772年雙方訂立正式的通商條約,也在安平籌設台灣商館,使得安平成為荷蘭時代以來遠東地區貨物的集散地角色。當時,這個國際化台灣,如果好好的發展海洋文化商業,不要去理會在大陸古國的滿清政權,當時的台灣必可發展出另一片天空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惜,本沒「西意」的鄭經,他卻是藉著滿清政府的「削籓政策」,所引發1673年「三籓之役」內戰,蠢蠢欲動的去參了一腳,他的出兵西進決定,反而被「套牢」了。東寧王國是如何的被套牢了?在下一篇的話題〈鄭經反攻大陸〉再敘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志明ㄉ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